发布时间:2025-10-15 18:10:55    次浏览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展品也都是精挑细选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可塘沽博物馆里李烛尘先生的雕像下方的生卒年份标错了,误导了不少游客。“李烛尘先生可是对咱天津有重大贡献的,这么重要的人物生卒年份怎么能标错呢?”近日,细心的刘先生参观塘沽博物馆时挑出了毛病。据刘先生介绍,塘沽博物馆内李烛尘先生的雕像下面标注的先生的生卒年份为“1881-1958”,可在网上查询得知,李烛尘先生生卒年份应该是“1882-1968”。记者来到塘沽博物馆,在西展厅内找到了李烛尘先生的雕像,雕像下方的生平简介,在生卒年份一栏中,标注为“1881-1958”。记者通过天津档案网查询,上面标注“李烛尘是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人……1900年18岁时参加县里的科举考试。”据此推断,李烛尘先生出生于1882年;档案网中记载“1968年……李烛尘走完了87年的光辉一生。”如此可见,先生卒于1968年。与塘沽博物馆中标注的生卒年份不符。记者又通过查询其他资料发现,李烛尘先生的生卒年份均为1882-1968。记者将相关问题反映给了塘沽博物馆办公室,工作人员查询相关档案后表示,李烛尘先生生卒年份确实应该为1882-1968。据介绍,出现标注错误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2006年博物馆开馆之前筹备仓促,相关资料整理失误,也有可能是相关单位在制作人物简介标志牌时失误,博物馆将对失误展牌尽快更新。大沽铁钟复制品展牌两个多月未更新本报曾于4月17日报道的塘沽博物馆与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中展出的大沽铁钟略有不同,塘沽博物馆的这口钟铁锈色更鲜艳些,钟顶钟钮为两头兽形,旁边展柜中展出了当年国内外报纸关于大沽铁钟回归事件的报道,从报道中的图片可看到,当年回归的大沽铁钟顶部钟钮是铁环。记者探访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发现展出的大沽铁钟顶部是可悬挂的铁环。当时塘沽博物馆工作人员回复本报记者表示,塘沽博物馆的铁钟为复制品,将向上级部门汇报考虑在展示牌上加注解释,注明复制品的相关信息。不过,两个月过去了,记者发现塘沽博物馆里的展品信息仍然未更换。人物简介:李烛尘(1882-1968)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人,1919年李烛尘任久大精盐厂厂长,后任永利碱厂厂长。1946年李烛尘为保护天津雄厚的工业基础,冒着生命危险劝说守将陈长捷、市长杜建时投降。警察局局长李汉元在李烛尘的劝说下,命令全局干警放下武器,保护档案和物资,等待解放军的接收。天津解放以前,李烛尘是天津工业会理事长,并组织经济调查所,办有《工业杂志》。